帶鋼表面缺陷檢測是帶鋼生產控制中的一項關鍵技術,也是當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目前,世界各國在帶鋼產品的尺寸精度控制方面(如厚度、寬度、板形等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然而在帶鋼表面缺陷檢測方面進展緩慢。國內外鋼鐵制造企業數十年來一直采用人工開卷抽檢或頻閃光檢測方法進行表面質量檢測,經過概率計算并參考檢測人員的經驗數據形成帶卷的綜合質量評定,然而這些方法具有以下不易克服的弊端:
(l)抽檢率低,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帶鋼表面的質量狀況,很難檢測到細微缺陷,尤其是對于軋制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非周期缺陷極有可能造成漏檢。
(2)缺乏檢測的一致性、科學性。主要依賴檢測人員的主觀判斷,由于不同質檢人員經驗水平不同,對同一缺陷會得出不同的判斷,導致缺陷種類、級別不準,從而降低了檢測的可信度。
(3)檢測環境惡劣枯燥,對人的身心危害很大,檢測人員的勞動強度大,極易疲乏,容易造成誤判和漏檢。
(4)如果在前期工序中不能檢測出某些嚴重的表面缺陷,勢必將其引入后續工序,這可能導致整批帶卷的重加工甚至報廢。
(5)難以提高產品售后服務水平。由于產品質量檢查全憑人眼,沒有產品全部長度的缺陷狀況資料,因此產品質量等級不精確,售后服務困難。因此,表面質量檢測己經成為帶鋼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的瓶頸。實現對帶鋼表面缺陷進行非人工的連續準確的檢測、缺陷分類和記錄,并加以實時控制,對于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具體來說,實現帶鋼表面缺陷準確自動的檢測具有如下意義:
a、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連續生產線上的機組速度很高,人眼難于發現高速運行的帶鋼表面的缺陷。有研究表明12刀,物體運動速度在In公5時,人眼就無法分辨較細微的形態,物體運動速度達到3n公5時,人眼就無法看清物體上的形態。生產線上的帶鋼運動速度一般在sn公5左右,人眼根本就不可能準確的檢測出帶鋼表面微小的缺陷,這將導致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之間的尖銳矛盾。因此,如果沒有準確高效的自動檢測系統,就無法在不影響生產效率的條件下實現表面質量檢測。
b、改進軋制過程,提高生產質量。從檢測信息中提取和挖掘出對生產和銷售有用的信息,對評估產品質量有著極強的說服力。利用缺陷信息還可以分析缺陷產生品。
c、減少貿易爭執,維護企業信譽。國內鋼鐵企業的帶鋼產品因表面質量問題而被索賠,進而導致商務糾紛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使企業形象受到嚴重傷害。因此,實現帶鋼表面缺陷自動檢測,提高產品表面質量,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帶鋼產品,不僅僅是減少賠償、減少浪費的問題,而是維護企業形象和信譽的重大問題。